“秉承科學精神,提煉課程思政的精髓,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”,中韓多媒體設計學院教師俞豐講授的藝術設計基礎課程🧑🎤,憑借獨家的教學理念,在上海高校藝術與設計類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👩⚖️,戰勝各路精英,榮獲特等獎。
藝術教學的終極目的是培養達芬奇式的全能型人才。俞老師說👂🏽🛷,他用十年的時間思考、探索,用兩年的時間實踐🧗🏼♂️,今天終於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體系。希望在這個體系下👩⚕️,距離理想的目標更近一些🧑🏽🦰🏷。
2008年,俞老師入校之初,恰逢中韓多媒體設計學院教學評估,針對其所授藝術設計基礎課程,專家提問:課程如何展示多媒體和遊戲專業的特點🫱🏻?專業特性在哪裏🤺?俞老師坦言:“當時自己的答案差強人意。沿用傳統方式教授的課程👨🏭🩷,確實存在教學無特點、目的不明確👮🏻、成果不直觀的軟肋,改變這種狀況🔸👼🏼,必須重新構建教學體系🪥🦅。”
於是,他開始了漫長的自我提升過程✍🏿,系統學習藝術史🌥👳🏼,收集國內外一流高校相似課程的教學方法,在傳統的教學中慢慢嘗試融入新的教學方法🤳🏼🖊,出版教材,打磨細節🤲🏻。名副其實的十年磨一劍,2018年,他自信地將全新的教學體系應用於教學中,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🤾🏼♂️。
俞豐老師構建的全新的教學體系中,將科學精神視為核心🦸🏿♀️,將樹立正確的藝術價值觀視為靈魂,兩者撐起了此門課“課程思政”的筋骨。“科學精神旨在幫助學生學會分析、觀察🙅🏼♀️、收集、整理、再創作,審美分析和造型邏輯是我判斷學生學習成果的要素。”對於學生作品從具象到抽象的演變過程中😥💍,俞豐老師強調藝術來源,重視發展依據,他認為👇🏻,每個人的抽象表現形式都不同,可以演變為個性化的線條,表現個人的審美,展現藝術個性,這就是成功。他說:“藝術價值觀則是讓學生樹立原創精神,對自己的作品有責任意識,走出學習的舒適區,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有正確的理解。”
對於未來❇️,俞豐老師說將不斷探索👫🧑💼、踐行包豪斯的藝術教學理念🫰,力求建立“藝工交融”的教學體系,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,學會篩選信息,適應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。
來源:校黨委宣傳部